![]() 目前,汽车经销商只有获得整车厂商授权才能从事特定品牌的汽车产品的经销服务。整车厂商对经销商具有独占性,容易造成价格垄断。
工商总局此举打破整车厂商相对经销商的主导地位,使汽车经销商无需从总经销处进货,也无需获得厂家授权,为打破汽车业垄断提供了政策空间。
7月以来,多家知名车企的亚太区负责人到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接受了反垄断调查,执法机构确认一些车企存在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很快将出台有关处罚结果。 为了回应发改委启动的反垄断调查,自7月开始,捷豹路虎、奥迪、奔驰、切诺基等多家品牌主动下调了相关价格,包括了整车市场指导价、零备件价格以及售后服务价格。 |
目前国内汽车销售模式主要依据2005年4月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办法规定,汽车经销商需经过整车厂商授权从事汽车销售。经销商应在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
![]()
汽车产品技术复杂,不同品牌产品之间在性能、质量等方面属性差异明显,品牌形象和价值差异也较大。经销商一旦获得厂商授权就很难改变。这决定了汽车厂商对汽车经销商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
在汽车业反垄断方面,欧美日等发达汽车市场经验值得借鉴。
![]()
欧盟作为目前对于垄断行为制裁最严厉的地区,针对汽车品牌专营店暴露的行业垄断问题,采用了“开放汽车销售形式”。他们重新制定适应新行业环境的模式,将销售和维修完全分开,并且改革汽车销售办法,允许经销商多品牌授权经营。2005年欧洲出台《汽车销售服务新法规》,规鼓励专业化销售和维修,但不设品牌壁垒。 日本则是通过允许平行进口汽车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获得国外汽车公司及在国内总经销商授权或许可而进口的原装正品汽车。此外,日本在汽车销售方面的法规繁多,包括《汽车流通适用手册》、《汽车行业公平竞争规约》等。在制度安排下,日本的整车厂商与独立销售商的利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合作期长达数十年,既避免恶性竞争,也保证了渠道对品牌的忠诚度。 从国际经验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平衡整车厂商与经销商的关系,建立和谐的生态体系,才是突破汽车业垄断的关键。 |